中國制造網商業快訊報道稱:
(1)2001年11月加入WTO后,我國服裝行業進入后配額時代,加入WTO以后,貿易摩擦不斷,大家記得去年歐美與我國服裝貿易摩擦數十次,通過談 判多輪才取得7.5~12%的貿易增長,這說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服裝的發展,制約了服裝當然制約了其他相關行業。
(2)加入WTO我國承諾逐步放開服務業、逐步降低關稅,例如目前我國進口的干洗機關稅為25%,水洗機25%,烘干機20%,整燙機20%,折疊機15%,可按承諾關稅總水平均值為10%,這必然帶來進口設備對我國洗滌設備市場的沖擊。
(3)2005年11月發生的“干洗劑有毒、致癌”風波,不但造成了干洗市場的滑坡,而且造成了洗滌市場的混亂。表現之一是洗滌行業是受投訴最多的行業之 一,投訴的是干洗與水洗縮水、掉色、破損、衣服弄丟、起皺等。表現之二是好多干洗店變空殼叫做“空殼洗衣店”、“干洗變水洗”、“亂貼環保洗”、“纖維難 定責”、“賠償無標準”等等,這些說明我們的洗滌市場并不成熟,需要我們去做的工作很多很多。
(4)2005年我國人均GDP為1700美元,這只是日本的l/20,美國的1/22。我國13億人中有2.1億人,每天消費還不到1美元,這說明我國 工業化還處在初級階段,要實現全面現代化還要50年,因此我國洗滌行業的發展不可能一下子達到發達國家1000人一個洗衣店,我們只能從目前25萬人一個 洗衣店向著現代化的步子發展。
面臨這樣的形勢,我們洗滌機械設備的發展出路在于創新。創新的老祖宗是瑞士籍美國經濟學家熊彼得,他提出了創新分技術創新和體制(組織)創新的概念。從技 術創新的角度看,它包括產品、工藝、生產設備技術、管理技術的創新。自從洗滌行業提出“科學洗滌、綠色洗滌”的發展后,我國第一集團軍在洗滌行業的發展上 起了頂梁柱的作用,特別是成飛集團靠人才和技術的絕對優勢,在引進洗滌設備(包括洗衣龍)基礎上,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,這種創新也是自主創新的一部分。 05年冬的“干洗劑有毒、致癌”風波之后,人們在思考如何讓干洗做到安全衛生,有利人體健康創新是從三條路上開始的:一是沿用四氯乙烯干洗,必須在第五 代、第六代機上繼續發展創新,二是創新四氯乙烯的替代品,三是創新免洗燙服裝。高興的是這三條創新之路在服裝行業、洗滌行業均有以企業為主體的“產學研” 創新隊伍。
近年來,國際國內洗滌設備展看多了,不管水洗機、干洗機發展如何,給人的印象是面板幾乎一個樣,方方正正,似乎缺人性化的工業造型。能否將洗滌機的面板創新性化感性化的呢?
作為水洗機、干洗機進行洗滌除了它的原理外,最重要的是操作的方便性,運行的可靠性,但是我發覺很少有企業能說清楚自己產品的可靠度是多少?從概率上說,進行可靠度分析與設計最有條件。
進入21世紀,由于信息技術、自動化技術、新材料技術、數字控制技術的應用與掌握,洗滌機械設備的發展最后總是要趨同,因此各個產品類同的制造企業的市場 競爭優勢必然歸于服務,所以常說,21世紀的來臨對制造企業來說,產品即服務。如何創新服務,提高用戶和顧客的滿意度成了制造企業發展必然考慮的問題。作 為一個制造企業要提高顧客滿意度,必須知道了解顧客的期望,要讓顧客對產品質量感知,對產品價值感知,對產品形象感知和關注,這是最主要的。
現在進口設備的價格是我們國產設備價格160~200%,例如18kg自動全封閉干洗機,國外設備約28萬元一臺,而國內只需16萬元左右。50kg懸浮 洗脫機國外價格約24萬元一臺,而國內只需10萬元左右。今后5~10年,中低價位的洗滌設備將占70%的份額,高端只有30%份額與國外抗衡。